从美国枪击案看公共舆论理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19:49:42


从美国枪击案看公共舆论理性



2012-07-21 来源:[url=http://www.gmw.cn/]光明网[/url] 光明网评论员

 


    【阅读提示美国丹佛枪击案造成至少50人死伤
               奥巴马下令全美降半旗6天向科州枪击案死难者致哀


    光明网评论员:据美国有线电视网北京时间21日凌晨报道,丹佛枪击案中共有71人中枪,12人死亡,59人受伤。此前媒体报道的伤亡数字为12人死亡,38人受伤。当地时间20日凌晨00:30左右,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生一起严重的枪击案,24岁的嫌疑人詹姆斯-霍尔姆斯已被警方控制。
    一场首映式上的枪击案震惊世界。悲剧令世界舆论为之侧目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冰冷的伤亡数字,更在于对枪支成为弱者互戕工具的制度反思。美国近年枪击案频发,2011年1月:亚利桑那州枪击案;2009年11月:德州军事基地枪击13死;2009年4月:纽约州枪击案14死4伤……从校园枪击案到银行枪击案,从种族歧视到非理性犯罪,这些不一而足的悲剧,确实找不到一丝美化或遮羞的面具。
    于一场公共事件而言,公共舆论对事件的价值评判及思维走向,可能比事件本身更值得慎思。美国枪击案后,留心于微博等自媒体,不难找到以下两者典型的论调:其一,有微博流传“我在美国的朋友说,丹佛发生了枪击案,有个联邦警察局的警察在facebook上发帖说死了300人,保安怕不买票的人乘机混入首映式的电影院,关闭了电梯,一车一车的死人被拉上车送往教堂,求辟谣”;其二,有人反思“美国《蝙蝠侠3》首映现场枪击案发生后,全世界马上知道死亡14人,奥巴马当晚即发布公告要求全国下半旗致哀。如果此事发生在某国,现场一定封锁,全世界都在猜测死亡数字,微博热传各种死亡人数版本……”
    这是很有意思的两种论调,左右互搏,但又是民意最原生态的表达。前者印证一个基本逻辑,有突发事件,就有公共猜谜,不管信息发布有多及时,所谓的“第一时间”,其实永远在民众对事件的“第一反应”里——即便是月亮比我们圆的美国,在公共事件中,也免不了谣言与质疑的程序,就像《易经》里面说的,“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换言之,公权对重大事件当有基本的几个认识:一是谣言难免,但谣言未必全是恶意,很多时候只是民意揣测真相的一种粗放型手段,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二是舆论理性是个无限企及又永难到达的理性状态,信息不对称是必然的,而只要存在信息传达上的欠缺与失真,理性的舆论也会分不清真假、是非、利害。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偏见式的反思。一场悖逆法理与人伦的枪击案,不去反思作奸犯科者可能的个人意识膨胀、漠视他人存在性与合理性的思维,不去反思以《枪支管理法》为代表的暴力工具管控中的血泪博弈,反倒歌颂其真相披露及时、处置得当,借以反讽国内的危机应对机制,这是什么样的舆论理性?当枪支用来指向弱者的时候,生命的孱弱与制度的偏轨,何以在直觉中溅不起一丝悲悯或义愤的涟漪?
    任何人为因素的伤亡,首先都是一场人性的灾难。不是因为枪击案发生在美国,有的就全是莫名其妙的所谓借鉴意义,谴责什么、赞美什么,警惕什么、反思什么,总有轻重缓急,总有伦理逻辑。人性的拯救,制度的转身,历史在向前的螺旋式道路上,总有国别之外的共性思考与追问。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http://view.gmw.cn/2012-07/21/content_4603276.htm

从美国枪击案看公共舆论理性



2012-07-21 来源:[url=http://www.gmw.cn/]光明网[/url] 光明网评论员

 


    【阅读提示美国丹佛枪击案造成至少50人死伤
               奥巴马下令全美降半旗6天向科州枪击案死难者致哀


    光明网评论员:据美国有线电视网北京时间21日凌晨报道,丹佛枪击案中共有71人中枪,12人死亡,59人受伤。此前媒体报道的伤亡数字为12人死亡,38人受伤。当地时间20日凌晨00:30左右,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发生一起严重的枪击案,24岁的嫌疑人詹姆斯-霍尔姆斯已被警方控制。
    一场首映式上的枪击案震惊世界。悲剧令世界舆论为之侧目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冰冷的伤亡数字,更在于对枪支成为弱者互戕工具的制度反思。美国近年枪击案频发,2011年1月:亚利桑那州枪击案;2009年11月:德州军事基地枪击13死;2009年4月:纽约州枪击案14死4伤……从校园枪击案到银行枪击案,从种族歧视到非理性犯罪,这些不一而足的悲剧,确实找不到一丝美化或遮羞的面具。
    于一场公共事件而言,公共舆论对事件的价值评判及思维走向,可能比事件本身更值得慎思。美国枪击案后,留心于微博等自媒体,不难找到以下两者典型的论调:其一,有微博流传“我在美国的朋友说,丹佛发生了枪击案,有个联邦警察局的警察在facebook上发帖说死了300人,保安怕不买票的人乘机混入首映式的电影院,关闭了电梯,一车一车的死人被拉上车送往教堂,求辟谣”;其二,有人反思“美国《蝙蝠侠3》首映现场枪击案发生后,全世界马上知道死亡14人,奥巴马当晚即发布公告要求全国下半旗致哀。如果此事发生在某国,现场一定封锁,全世界都在猜测死亡数字,微博热传各种死亡人数版本……”
    这是很有意思的两种论调,左右互搏,但又是民意最原生态的表达。前者印证一个基本逻辑,有突发事件,就有公共猜谜,不管信息发布有多及时,所谓的“第一时间”,其实永远在民众对事件的“第一反应”里——即便是月亮比我们圆的美国,在公共事件中,也免不了谣言与质疑的程序,就像《易经》里面说的,“道,百姓日用而不知。” 换言之,公权对重大事件当有基本的几个认识:一是谣言难免,但谣言未必全是恶意,很多时候只是民意揣测真相的一种粗放型手段,古今中外概莫如是;二是舆论理性是个无限企及又永难到达的理性状态,信息不对称是必然的,而只要存在信息传达上的欠缺与失真,理性的舆论也会分不清真假、是非、利害。
    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偏见式的反思。一场悖逆法理与人伦的枪击案,不去反思作奸犯科者可能的个人意识膨胀、漠视他人存在性与合理性的思维,不去反思以《枪支管理法》为代表的暴力工具管控中的血泪博弈,反倒歌颂其真相披露及时、处置得当,借以反讽国内的危机应对机制,这是什么样的舆论理性?当枪支用来指向弱者的时候,生命的孱弱与制度的偏轨,何以在直觉中溅不起一丝悲悯或义愤的涟漪?
    任何人为因素的伤亡,首先都是一场人性的灾难。不是因为枪击案发生在美国,有的就全是莫名其妙的所谓借鉴意义,谴责什么、赞美什么,警惕什么、反思什么,总有轻重缓急,总有伦理逻辑。人性的拯救,制度的转身,历史在向前的螺旋式道路上,总有国别之外的共性思考与追问。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http://view.gmw.cn/2012-07/21/content_4603276.htm
美国如何 关我何事?
就是再死3000人和我们国民有多达关系?
我只关注身边本国如何。有空写这个毛文章不如多关心一下物价。盐价上涨400克上涨5毛。差不多一吨就上涨了1000多块。这是多大的幅度。
什么舆论理性啊,还不是在等老板发话。老板说多少就是多少。
美国如何 关我何事?
就是再死3000人和我们国民有多达关系?
我只关注身边本国如何。有空写这个毛文章不如 ...
闭目塞听的就是你这类人,允许你们批评就不允许别人辩解?
可乐加冰块 发表于 2012-7-21 20:36
闭目塞听的就是你这类人,允许你们批评就不允许别人辩解?
我可没有批评他。
个人觉得比较适合国内的某些精英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