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想]:天宫一号寿命长,何不与天宫二号一起来建造试验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19 08:20:09

天宫一号在完成神九对接后,才消耗了1/4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寿命远超预期。那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让天宫一号和二号对接建造实验性空间站,具体建造设想如下:


一、改造神舟飞船轨道舱为试验节点舱
该试验节点舱不要求复杂,只需要4个对接口即可,或者是3个对接口+一个出舱口。
节点舱可以用当前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来改进,因为在神八和神九上验证过对接口,神七上验证过出仓,也就是说本身这个轨道舱上融合这些技术已经都分别验证过,现在要做的是把这些验证的技术重新组合一下,满足节点舱的要求就可以。当然,如果轨道舱的强度不够,那么可以增强一下满足对接承重要求。
二、发射节点舱,与天宫1号对接
发射节点舱就比较简单了,只需要做个减法,把当前的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去掉,将推进舱与节点舱直接连接,让推进舱推着节点舱与天宫1号对接就可以了。
三、改造天宫2号,适合进行燃料补给和太空较长期飞行
目前传天宫2号与天宫1号基本相同,但个人认为就天宫2号设计本身来说是有可能改造适合燃料补给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天宫2号上验证燃料补给技术。
四、发射天宫2号,进行空间试验和太空行走试验,测试机械臂等操作。
天宫2号发射对接后,就有了30立方米的空间,可以满足2-3人几十天的飞行需要。然后可以做更多验证工作,包括燃料补给,资源补给,机械臂测试,太空行走等。
五、未来畅想:或许天宫1号和2号可以与正样空间站连接
在天宫1号和2号的组合体形成的微型空间站进行充分测试后,就可以建设新的空间站,天宫1号和2号可以被抛弃,也可以当做一个基础件连接到新空间站,毕竟天宫1号和2号的舱室是按照8年的寿命设计的,还是可以支撑那么一段时间的。
下面是示意图:

天宫一号在完成神九对接后,才消耗了1/4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寿命远超预期。那么,既然如此,我们何不让天宫一号和二号对接建造实验性空间站,具体建造设想如下:


一、改造神舟飞船轨道舱为试验节点舱
该试验节点舱不要求复杂,只需要4个对接口即可,或者是3个对接口+一个出舱口。
节点舱可以用当前神舟飞船的轨道舱来改进,因为在神八和神九上验证过对接口,神七上验证过出仓,也就是说本身这个轨道舱上融合这些技术已经都分别验证过,现在要做的是把这些验证的技术重新组合一下,满足节点舱的要求就可以。当然,如果轨道舱的强度不够,那么可以增强一下满足对接承重要求。
二、发射节点舱,与天宫1号对接
发射节点舱就比较简单了,只需要做个减法,把当前的神舟飞船的返回舱去掉,将推进舱与节点舱直接连接,让推进舱推着节点舱与天宫1号对接就可以了。
三、改造天宫2号,适合进行燃料补给和太空较长期飞行
目前传天宫2号与天宫1号基本相同,但个人认为就天宫2号设计本身来说是有可能改造适合燃料补给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天宫2号上验证燃料补给技术。
四、发射天宫2号,进行空间试验和太空行走试验,测试机械臂等操作。
天宫2号发射对接后,就有了30立方米的空间,可以满足2-3人几十天的飞行需要。然后可以做更多验证工作,包括燃料补给,资源补给,机械臂测试,太空行走等。
五、未来畅想:或许天宫1号和2号可以与正样空间站连接
在天宫1号和2号的组合体形成的微型空间站进行充分测试后,就可以建设新的空间站,天宫1号和2号可以被抛弃,也可以当做一个基础件连接到新空间站,毕竟天宫1号和2号的舱室是按照8年的寿命设计的,还是可以支撑那么一段时间的。
下面是示意图:

通过.jpg (42.1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2-7-3 16:14 上传

每次把轨道仓留在天宫上,发射十次就连十个仓,多壮观啊,天宫越来越长。。。
不太清楚天宫二、三号的具体任务是啥,应该不是一号的简单重复吧。
sony_167 发表于 2012-7-3 16:44
每次把轨道仓留在天宫上,发射十次就连十个仓,多壮观啊,天宫越来越长。。。
这个肯定不现实,全轨道舱空间利用率太低,更重要是没有推进舱的支援无法维持轨道,也无法变轨,想对接到一起都不大可能实现。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7-3 17:04
不太清楚天宫二、三号的具体任务是啥,应该不是一号的简单重复吧。
应该有新的试验项目,不过个人认为既然天宫一号的寿命那么长,将天宫一号和二号结合到一起在技术上也可以做得到,所以这个想法并非不可实现。

当然顶楼最后的想法有点过于天马行空了,只是看看就可以。
TSQ 发表于 2012-7-3 17:11
应该有新的试验项目,不过个人认为既然天宫一号的寿命那么长,将天宫一号和二号结合到一起在技术上也可以 ...
主要这个节点舱是不是已经开始研制了,否则现在开始干有点晚。还有现在的对接是在轨道上纵向进行的,按照你的方案,神舟飞船对接可能更复杂一些了。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7-3 17:25
主要这个节点舱是不是已经开始研制了,否则现在开始干有点晚。还有现在的对接是在轨道上纵向进行的,按照 ...


对于是否研制节点舱,个人认为是没有研制这个节点舱。但个人认为技术成熟情况下,这个节点舱研制和制造应该是比较快的,而目前看天宫一号似乎还有更长的寿命,那么有可能等到节点舱建设好后来对接。

对接复杂上个人认为还好,毕竟未来空间站建设也需要类似的对接,现在正好验证一下技术。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7-3 17:25
主要这个节点舱是不是已经开始研制了,否则现在开始干有点晚。还有现在的对接是在轨道上纵向进行的,按照 ...


对于是否研制节点舱,个人认为是没有研制这个节点舱。但个人认为技术成熟情况下,这个节点舱研制和制造应该是比较快的,而目前看天宫一号似乎还有更长的寿命,那么有可能等到节点舱建设好后来对接。

对接复杂上个人认为还好,毕竟未来空间站建设也需要类似的对接,现在正好验证一下技术。
我个人觉得节点舱才复杂哩!还有很长的路啊!
我看行,
但是如果计划上就没有留这个种可能性的,现在设计生产对接节点舱肯定是来不及了
所以我看tg2和tg3倒是有可能来一下
节点舱只有前后两个对接口可以进行主动对接,侧面的几个对接口是先与前后对接口对接后再转移到侧面的。
各位,节点舱的技术难度极大啊。

本来对接机构就是中国最复杂的机械结构,你再一个小舱中集成4到6个。

机械,控制,其规模之庞大,技术复杂令人难以想象。
好主意。。
神州夜航 发表于 2012-7-3 21:59
各位,节点舱的技术难度极大啊。

本来对接机构就是中国最复杂的机械结构,你再一个小舱中集成4到6个。
目前轨道舱上安装对接结构已经是实现过的东西,而轨道舱与返回舱本身也有接口。所以实际上轨道舱已经有两个接口,这两个接口是可以用来安装对接结构的。

另外在轨道舱还需要布置两个对接接口,这个相对比较难一点,但个人认为还是可以实现的,毕竟神七试验出舱时已经涉及到了在侧面开孔补强的设计,原则上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时能够建设一个新的接口的。

当然,上面只是个人设想,就看设计者是不是也这样考虑了。
节点舱是一个,貌似生命维持系统也只是实验性的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7-4 08:55
节点舱是一个,貌似生命维持系统也只是实验性的
我想试验性的生命维持系统应该也是考虑可维修和替换的,毕竟在天宫上试验这些系统是为未来空间站打基础。如果建设成一个小型的空间站,就可以在后续的飞行任务中针对生命维持系统进行维护,正好积累更多经验。
TSQ 发表于 2012-7-4 10:15
我想试验性的生命维持系统应该也是考虑可维修和替换的,毕竟在天宫上试验这些系统是为未来空间站打基础。 ...
很难,生命维持系统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天上能操作的。除非是模块化的。但是这也需要一步步研究。

空间站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是保障乘员的生命安全及工作效率的站载系统。在太空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为保障乘员的安全及高的工作效率,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需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1.对舱内大气总压和氧分压进行控制,乘员舱的总压和氧分压最适宜的标准是地面大气标准;
  2.把舱内大气的二氧化碳分压和其他有害气体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环控生保系统四种方案的质量、性能比较
序号        系统类型        系统
初始质量
(公斤)        单位物质
消耗量
(公斤/天)        系统功耗
(千瓦)        系统
热负荷量
(瓦)        电源系统
等效质量
(公斤)
1        开式系统        58        8.8        15        160        3
2        改进型
开式系统        153        5.0        120        265        24
3        半闭式系统        329        1.7        555        575        111
4        闭式系统        378        1.35        525        550        105
  3.把舱内大气温度和湿度维持在适宜的范围之内;
  4.在舱内维持一定的空气流速,使舱内气体的成分和温湿度较为均匀;
  5.为乘员生活及卫生用水提供保障,为航天员配制食品和饮用、卫生及淋浴等供水;
  6.为乘员提供营养丰富、适口的食品;
  7.收集处理航天员的代谢废物;
  8.根据以下要求把舱内微量污染物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1)舱内大气污染物不能对航天员生理、生化或心理产生明显的有害影响;
  (2)不能影响航天员的工作效率,以至影响航天任务的完成;
  (3)不能对物理和生物学的实验产生影响,也不得妨碍医务监督。

  二、系统方案比较
  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是空间站各系统中较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其结构复杂,功能强大,系统方案的选择是否合理、正确,将直接影响到别的系统以致于整个空间站的功耗、成本和质量,也将影响到地面后勤保障系统的补给周期和补给量。一般来说,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的选择,应根据空间站的规模、乘员人数、空间站工作寿命及天地往返系统的补给周期来决定其最终的方案。
  从载人航天的发展历史来看,空间站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一般可划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开式系统、改进型开式系统、半闭式系统和闭式系统。
  1.开式系统
  开式系统是指航天员的代谢产物不作回收再生,而是抛出舱外或封闭起来带回地面,消耗性物质通过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周期性输送和补给来保障。载人飞船、航天飞机和早期的空间站的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都是采用这种类型。
  美国的载人飞船和航天飞机采用液态超临界压力储存主氧和高压气态储存辅助氧供航天员呼吸,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由消耗性氢氧化锂吸收。前苏联的载人航天器上则采用超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碳并同时放出氧气,使用氢氧化锂来调整吸收二氧化碳和产生氧气的比例关系。这些都是典型的开式系统。
  开式系统的消耗性物质都是靠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进行补给,这对于长期飞行的空间站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以三名航天员为例,在90天的补给周期内的耗氧量达227公斤,消耗氢氧化锂500公斤,按每人每天3.5公斤的用水标准,需耗水约1吨重,按每人每天1.1公斤的食物供给量,将消耗297公斤的食物,同时产生540公斤左右的代谢废物需带回地面。这么大的后勤补给量是难以承受的。如果能对一些消耗性物质进行再生,对一些生理废物进行回收处理,将能大大降低后勤补给量,减少补给运输飞船的发射次数,节约发射经费,减少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负担。
  2.改进型开式系统
  改进型开式系统是在开式系统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让二氧化碳的净化系统采用再生方案。如用分子筛或固态胺代替消耗性氢氧化锂,降低物质补给量,减轻发射重量。不过水、氧气和食物等物质还不能再生,需要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给以保障。
  3.半闭式系统  
  半闭式系统是在改进型开式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使水和氧形成闭合回路,使系统无需补给这些消耗性物质,仅供应含水食物和补给舱体泄漏损失所消耗的气体,在系统设计上主要解决舱内大气的再生和废水的回收处理技术。大气的再生技术是将座舱内航天员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收集和浓缩,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供给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进行加氢还原成水,水再供给电解系统进行电解产氧。废水的回收处理技术是将座舱内大气中的冷凝水、航天员生活用水和生理废水进行回收处理,作为电解水,水电解产生的氧供给系统,作为航天员的消耗,产生的氢气可供给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进行还原反应。采用半闭式系统将可大大降低消耗性物质的补给量,水、氧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基本上形成了闭环回路,不再需要地面给予支持,只需供给乘员食物。这就大大延长了补给周期,降低了消耗性物质的补给量,降低了成本,使乘员在轨工作时间更加延长。
  4.闭式系统  
  闭式系统是在空间站内部氧、水和碳形成全闭环回路,生物和非生物系统在内部边界上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闭式生态系统。生态系统闭合的三个过程是:首先植物接受太阳辐照能把二氧化碳和其它营养成分合成复杂的有机物,其次植物以食物的形式供乘员食用,最后以人的氧化废物作为无机营养供给植物而形成闭环。闭式系统又称闭路生态生命保障系统,也称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或生物工程生命保障系统。闭式系统在空间站发射后就不再需要地面保障系统的支持,消耗性物质均能完全再生,乘员可长期在站内工作和生活,这使得长期载人航天和行星探测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成为可能。
  上述四种系统方案均有优缺点,下表是以1人30天任务为基础进行质量、功耗等方面的分析计算得出的结果。从表中可见,开式系统和改进型开式系统初始质量较小、功耗较小,但消耗性物质需要量大,分别适合于小于25天和25~75天的短期载人航天;半闭式系统结构较复杂,初始质量较大,功耗和散热量均很大,但由于实现了氧和水的闭合,大大减少了消耗性物质的携带量,适合于飞行时间不超过80天的中长期载人航天;闭式系统由于实现了氧、水和食物的全闭环,结构质量较大,技术复杂,功耗也较大,但几乎不需要后勤补给,更适合于长期载人航天,如火星探测和月球开发等航天活动采用此种方案效果最佳。
  图1是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采用上述四种方案类型时系统质量和电源系统的等效质量与载人飞行时间的关系曲线。
   考虑到空间站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有的技术基础以及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半闭式系统应是我们大家所关注的方案。下面将重点论述半闭式技术。
  三、半闭式系统的构成
  半闭式系统方案中主要包括氧和水的两个闭合。在满足系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重量轻、功耗小、系统简单的目的。系统的主要构成如下:
  1.二氧化碳收集系统
  二氧化碳收集系统是采用吸附床吸附舱内的二氧化碳,以控制二氧化碳分压保持在安全范围之内。二氧化碳收集系统见图2。
   系统中包括两个用以去除空气中所含水气的干燥床和两个用以吸附二氧化碳的吸附床,两组除湿干燥床和二氧化碳吸附床交互工作维持二氧化碳的连续净除,以使舱内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所要求的水平上,交替对两个吸附床的吸附剂进行加热解吸,解吸出的二氧化碳经过二氧化碳泵连续输入二氧化碳贮箱,以供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进行还原反应。二氧化碳吸附床中的吸附剂有分子筛和固态胺两种。分子筛曾在苏、美航天器上使用过,目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就有使用分子筛作吸附剂的。分子筛是较为成熟的技术,其缺点是再生寿命短,吸附率较小;固态胺吸附剂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具有较长的再生寿命,吸附率较大,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是在航天上的应用技术不太成熟。
  2. 萨巴蒂尔反应系统
  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见图3。
  系统的核心部件是萨巴蒂尔反应器。从二氧化碳收集系统的二氧化碳贮箱输送来的二氧化碳与水电解系统产生的氢气在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570~580K的高温下,在钌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甲烷,水被送往饮用水系统供航天员饮用,甲烷被排放到舱外或供给轨道维持系统或姿态控制系统作为推进剂。由于萨巴蒂尔反应是放热反应,系统中还设有一个热交换器用以冷却反应产生的水和甲烷,同时还有一个水气分离器用以分离水和甲烷,使水和甲烷分别被送往各自的收集器。
  3.水电解系统
  水电解系统见图3。系统的主要部件是电解槽。电解槽由许多电解单元组成,系统将从尿处理系统输送来的水进行电解产氧,氧被输送到舱内供航天员呼吸,同时产生的氢气被送往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进行还原反应。
  4.冷凝水收集系统  
  冷凝水收集系统见图4。
  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冷凝热交换器后冷凝下来,经过两级水气分离后通过正负离子过滤器及中性离子过滤器后加入有机盐,再通过细菌及微量污染物过滤器后输入水箱供航天员饮用。
  5.尿处理系统
  尿处理系统见图5。
  尿液从尿收集器中被抽出来后,经过水气分离后,气体回到舱中。尿液经过泵被输送到尿处理系统中被抽真空的蒸发室,在真空条件下尿液被热流体加热至300~320K时蒸发气化,蒸气通过气体透过性膜进人惰性气体室,实现一次过滤,然后再通过水蒸气透过性膜在冷凝室被冷流体冷凝成水,然后通过正负离子及微生物过滤器进入水收集箱,没能透过气体透过性膜的废液收集到废物收集箱中。
  图6是以一名航天员为例,说明半闭式系统的物质平衡关系。
  四、系统的工作描述
  二氧化碳收集系统将航天员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经吸附床吸附、加热解吸及压缩浓缩后浓度达98%。浓缩后的二氧化碳被送到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进行反应,萨巴蒂尔反应器将氢气与二氧化碳在570~580K和钌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水和甲烷,生成的水可供航天员饮用,甲烷被送到甲烷收集器中作轨道维持系统或姿态控制系统的推进剂用。尿处理系统将航天员排除的尿液经蒸发、冷凝、过滤及去离子及杀菌处理后能达到饮用水的标准,处理后的水被送到水电解系统进行电解产氧。水电解产生的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氢气供给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还原二氧化碳。多余的部分水被送到饮用水箱供航天员饮用。冷凝水收集系统是在冷却液回路的冷流体的作用下将舱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收集起来,经卫生处理后供航天员饮用。在再生系统出现故障时,启用备用氧、备用水及备用二氧化碳净化罐,以维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及使其能够返回地面。
  图7为半闭式系统方块图。

  五、空间站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技术的发展趋势
在载人航天器上,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及能否完成航天任务。随着载人航天的发展,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已从早期的完全补给的方式发展成具有一定再生能力的方式,比如在空间站上已实现的水的再生,部分氧的再生以及二氧化碳吸附剂的再生等。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人类需要在太空建造一种永久式的空间站,使航天员能长久地在站内进行各种科学试验、材料加工以及对天对地观测等,甚至于实现月球定居和火星探测等。这种长时间的空间飞行如果仍需地面补给的话,将给地面后勤补给系统带来极大的负担,补给发射费用将成为无法承受的巨额咯支。
  新的生保系统应不需要地面进行补给,本身的碳、氧和水能形成一个闭式循环,人体需要的这三种物质在空间站内能循环不止,为航天员提供食物、氧气和水,这便是当前各航天大国都在进行研究的受控生态生保系统。受控生态生保系统是在站内种植一种能在太空环境下生长,却生长周期短,营养成分高,同时能利用光合作用吸收掉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植物。目前认为可行的植物有红萍、藻类等低等植物。受控生态生保系统的实现,将使人类的月球定居、建立永久空间站的梦想成为现实。
为什么非要节点舱?天宫二号可以直接和天宫一号对接啊。或者天宫二号上面再加上一小段延长的对接口和一号对接。
不用非得单独发射一个节点舱吧。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7-4 10:21
很难,生命维持系统的复杂程度绝对不是天上能操作的。除非是模块化的。但是这也需要一步步研究。

空间 ...
谢谢提供的论文知识。

个人以前搞航空环控,应该说对环控还是有点基础,所以个人简单谈谈一些看法。

很显然,天宫一号是想验证我们人员在太空中长期生活的一些技术,这次的神九试验就很明显,主要是人员适应太空生活的一些测试,其中肯定包括环境控制的测试。我们在报道中也看到在进入天宫一号时需要马上进行气体采样,其目的就是看环境控制是否满足人员驻扎的要求。而从验证环境控制系统角度而言,未来空间站一定时要考虑环境控制系统的长期运营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而这个测试不应该在未来空间站建设时期再考虑,而应该在天宫一号、二号的工作任务中就需要考虑。所以,个人猜测天宫一号的环境控制系统应该就是可维护设计,因为天宫一号后续还需要考虑与神十对接;其次,即便天宫一号没有做到环境控制系统可维护设计,那么在天宫二号上也应该考虑,否则真的等到真正空间站去做就太晚了。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2-7-4 10:24
为什么非要节点舱?天宫二号可以直接和天宫一号对接啊。或者天宫二号上面再加上一小段延长的对接口和一号对 ...
最初我想过一个与你这个想法类似的思路,但后来发现不是很可行:

据说天宫二号与天宫一号相同,那么天宫二号前在增加侧向对接口,其长度就会多出不止一米,可能要2米,那么这会增加天宫二号的发射重量和整流罩尺寸,需要研制新的整流罩,另外火箭运载能力能否满足要求也是问题。

所以后来选择当前这种方式,虽然多了一次发射,但组装更灵活,而且不超过火箭运载能力,反而更容易实现。
俺在想,如果每次发射留一届类似轨道舱在上面,时间一长可不可以绕地球一圈了……如果真的接成一个环,如果结构强度足够是不是就不需要轨道维持的动力了……{:soso__8961432591078930798_3:}
钥匙 发表于 2012-7-4 10:53
俺在想,如果每次发射留一届类似轨道舱在上面,时间一长可不可以绕地球一圈了……如果真的接成一个环,如果 ...
好主意……
俺在想,如果每次发射留一届类似轨道舱在上面,时间一长可不可以绕地球一圈了……如果真的接成一个环,如果 ...
那得4万多公里长,比长城长多了。按照目前的技术,得建设到天荒地老都未必建得成。
TSQ 发表于 2012-7-4 10:30
谢谢提供的论文知识。

个人以前搞航空环控,应该说对环控还是有点基础,所以个人简单谈谈一些看法。
关键是容积要大。和平号当年在最后几年里,事故不断,包括制氧设备着火.....

目前的iss,也不是所有舱室有生命维持系统。需要从核心舱提供环境支持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7-4 12:58
关键是容积要大。和平号当年在最后几年里,事故不断,包括制氧设备着火.....

目前的iss,也不是所有舱 ...
设想搞这个实验性的太空站,其实并不想让其运行太长时间,毕竟正牌的空间站紧接着要建设,如果这个空间站存在时间长了,说不定领导觉得还可以,就把正牌的空间站往后推了。基于这个想法,所以环境控制系统能够运行上3年左右基本就可以了。到那个时候长五已经发射,新的太空站舱段已经设计好,那么从2016年后就可以建设新的太空站,这个实验性空间站,就该扔到太平洋航天器墓地去了。
TSQ 发表于 2012-7-4 13:09
设想搞这个实验性的太空站,其实并不想让其运行太长时间,毕竟正牌的空间站紧接着要建设,如果这个空间站 ...
当年礼炮1-6号基本都是速上速下的。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7-4 14:26
当年礼炮1-6号基本都是速上速下的。


礼炮打的太浪费了,尤其是1-5号。
俺们能够通过少量设备验证更多东西,这样最好,可以省下更多钱干更有意义的事情。

刚才查了一下资料,礼炮6号运行时间还不错,有5年多,礼炮7号运行了时间更长,长达8年。

礼炮6号和7号都比较大,是20吨级别的。希望我们天宫一步跨越到礼炮6号那个阶段,将天宫1号和2号通过节点舱对接,这样也差不多是20吨级别。如果明年能够对接,那么可以在轨运行3年多,就可以与未来空间站衔接,在此之前可以验证不少技术,并让那些辛苦训练的航天员能够上一次天。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7-4 14:26
当年礼炮1-6号基本都是速上速下的。


礼炮打的太浪费了,尤其是1-5号。
俺们能够通过少量设备验证更多东西,这样最好,可以省下更多钱干更有意义的事情。

刚才查了一下资料,礼炮6号运行时间还不错,有5年多,礼炮7号运行了时间更长,长达8年。

礼炮6号和7号都比较大,是20吨级别的。希望我们天宫一步跨越到礼炮6号那个阶段,将天宫1号和2号通过节点舱对接,这样也差不多是20吨级别。如果明年能够对接,那么可以在轨运行3年多,就可以与未来空间站衔接,在此之前可以验证不少技术,并让那些辛苦训练的航天员能够上一次天。
TSQ 发表于 2012-7-4 14:37
礼炮打的太浪费了,尤其是1-5号。
俺们能够通过少量设备验证更多东西,这样最好,可以省下更多钱干更有 ...
1-5号也不能说浪费

当时对载人长期留空一无所知。虽然你能计算氧气、水、食物,但是很多东西都不知道。

比如高能粒子,加加林上天的时候还预测在高能粒子袭击下,宇航员可能发疯。因此,任何操作都需要一系列急复杂的操作,证明宇航员的清醒.....

所以1-5号可以说全都是炮灰。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7-4 15:27
1-5号也不能说浪费

当时对载人长期留空一无所知。虽然你能计算氧气、水、食物,但是很多东西都不知道。 ...
说得在理。

不过还是希望我们的天宫跨度再大点,毕竟现在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做微型空间站需要进行一项重要的试验---就是侧面对接,侧面对接难度比前后直线对接难太多了。当然可以对是把天宫横过来横着飞,这样就可以进行前后直线对接了。

做微型空间站需要进行一项重要的试验---就是侧面对接,侧面对接难度比前后直线对接难太多了。当然可以对是把天宫横过来横着飞,这样就可以进行前后直线对接了。
TSQ 发表于 2012-7-4 10:34
最初我想过一个与你这个想法类似的思路,但后来发现不是很可行:

据说天宫二号与天宫一号相同,那么天 ...
目前天宫只能被对接吧,没有自己能对接别人的能力哦,这个恐怕改动可大了

如果能改,二号的重量问题倒是不一定没办法,比如少装点燃料(反正一号的都还没用完)
sony_167 发表于 2012-7-3 16:44
每次把轨道仓留在天宫上,发射十次就连十个仓,多壮观啊,天宫越来越长。。。
我也这么想过,不过轨道舱就算一边有对接口,另一面也是与返回舱连接的不可重复连接的接口啊
三面红旗 发表于 2012-7-3 17:04
不太清楚天宫二、三号的具体任务是啥,应该不是一号的简单重复吧。
原计划,TG-2是TG-1的备份,就像SZ-8和SZ-9、SZ-10的关系,不过SZ-8表现完美,SZ-9就由无人改有人了,现在就看TG-2和SZ-10这两个备份怎么利用了
yaoyuan7310 发表于 2012-7-4 10:24
为什么非要节点舱?天宫二号可以直接和天宫一号对接啊。或者天宫二号上面再加上一小段延长的对接口和一号对 ...
TG系列都是被动接口,也就是都是雌端口。。。。。
而且作为TG-1的备份,TG-2恐怕早就生产完了,楼主的改造方式更快更实际些,不过核心舱的技术有没有突破就不知道了
roach1234 发表于 2012-7-4 15:27
1-5号也不能说浪费

当时对载人长期留空一无所知。虽然你能计算氧气、水、食物,但是很多东西都不知道。 ...
没错,不过有前人趟过路了,我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还是最好能快些
淀浦渔翁 发表于 2012-7-5 09:08
做微型空间站需要进行一项重要的试验---就是侧面对接,侧面对接难度比前后直线对接难太多了。当然可以对是把 ...
哪面对接不是对接?
和楼主想法差不多
其实TG作太空游的目的地很合适。
TG系列都是被动接口,也就是都是雌端口。。。。。
而且作为TG-1的备份,TG-2恐怕早就生产完了,楼主的改 ...
接口是对称的,没有公母之分,但天宫没有调整姿态对接的能力
要不,飞往月球,做个月宫一号
天宫一号和天宫二号的直径太小了,其可以利用的空间系数有限,所以等CZ-5运载火箭问世后就会发射真正意义的空间站的。